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医匠 > 27 事情原委(改)

27 事情原委(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长贵笑说:“看来徐院使对于祝由一科所知不多?”  徐一真闻言一阵尴尬,没想到这问题让他露怯了。  张长贵早有所料:“实际上何止徐院使,世间医者千千万,知道祝由的固然很多,但能说出一二三的,怕是连七成都没有,而真正能施展祝由的,更是百不存一。”  徐一真既庆幸又吃惊。  庆幸的是照张长贵这么说,自己倒不算露怯,毕竟又不是只有他不知。吃惊的却是,医术十三科中的祝由,似乎即便在这明初,其神秘度也不输后世。  “这是为何?”  张长贵捋着胡须:“这从祝由的起源便能知道一二了。所谓祝由者,可追溯到先秦三代时期的巫术,不过那太遥远了。而现今祝由手段,公认的则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以及黄巾军为发端。”  “五斗米道?黄巾军?”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唯一的共同点是:“画符治病?”  “不错,”张长贵点头:“祝由之术脱胎于道法仙术,除非你出自道门,否则哪里会用祝由术呢。”  “至于说太医院,虽汇聚天南海北医术俊杰大家,但道门还是力有未逮的。以后或许可以,只是现在不行。”  说话间两人进入第二进院子。  左手边是医书馆,是自开国以来全国上下搜集的各类医书,以及生药库。右手边是档案室,收存着各州府县内医官资料,医生选拔考试的部分考卷,以及各地历史上的瘟疫情况。  第三进院子最小,是院使与两位院判的办公之所。  “说是办公,但院使与院判轮流去宫中当值,这院子少有三人同时在过,今天这情况算是少见。”  张长贵笑笑继续说:“除了这里,城里还有两处太医院的所在。一个是惠民药局。惠民药局隶属太医院但自成体系,全国各州府县的惠民药局都由京城的惠民药局管理,负责瘟疫防治,以及对缺医少药的百姓免费诊治。生药库还有一部分,也在那里。”  “一个是安乐堂,是对鳏寡孤独者的救济、收养、治疗机构,由太医院中人兼任,但也是自成体系,单独负责全国各地的安乐堂。”  鳏寡孤独,四个字是四组群体。  鳏:一大把年纪还没老婆的。寡:一大把年纪没老公的。孤:无父无母的儿童。独:一大把年纪没有儿女。  自战国时提出大同社会之后,“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因此历朝历代,类似安乐堂这样的机构比比皆是,而以两宋至明初为最多。  只是但凡官府组织,总有这样那样问题,更别说这个年代,鳏寡者或许少,孤独者可一点不缺,类似安乐堂、保生堂这样的,在这个世道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不过,“有此安乐堂,我太医院上下也是功德无量了。”  张长贵苦笑:“且不提什么功德。安乐堂收容有限,即便如此每日人吃马嚼都不是小数目。京城脚下还能维持,下面州府就很勉强,县里则几乎难以为继,不得不交给地方上有着善名的家族了。”  徐一真愕然,良久无言。  不过,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太医院的安乐堂,资金靠朝廷拨款都难以为继。那保生堂收容孤儿,他靠什么?  “请。”张长贵走到门前,门分左右,请徐一真进屋。  被这一打岔,徐一真就把这茬忘了,道了声谢,迈步进入。  正对门,墙上挂着一幅画像,画的是医圣孙思邈。画像之下,靠墙放着条案。条案上放着一香炉。香炉里,正燃着三根线香。  条案之下,放着八仙桌,左右各有一张太师椅。桌上摆着茶具。茶已沏好,正散发着袅袅青烟。  分宾主坐定,张长贵开门见山:“徐院使被皇上赐官,心中可有疑惑?”  徐一真知道,之前的都是铺垫,现在才算进入正题。而说起疑惑,他自然有疑惑。  徐一真点头:“还请前辈指点迷津。”  “指点算不上。”张长贵摆手:“你之所以疑惑,只是不知前因后果罢了。这一切,都得从五六天前皇孙生病开始说起。”  张长贵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款款道来:“六天前的夜晚,皇孙突然高烧不止,宫内深夜传唤御医。正好在下当时在宫中当值,便为皇孙看病。  “诊治之后,发现皇孙不过是感染风寒,加之外邪,病势看起来凶险,倒也好治,便开了药方。”  徐一真知道,张长贵的辩证没问题。实际上他在第一次瞧病时候也是这个结论。只是那时候风寒已凝结体内如同实质,外邪更是侵入心脏,病已极重了。  “药喝了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皇孙的情况的确好转了一些。只是等到天明,情势便急转直下,皇孙的病竟然加重了。”  “我跟胡院判、陈院判一同会诊,最后得出结论,辩证没有问题,药方也没有问题。当时便得出结论,药有问题。”  “皇上大怒,命我们查清药材的问题,尽快治好皇孙的病。”  “治病方面,我们本打算以针法治疗皇孙的病,但……”张长贵说到这儿,犹豫了一下。  徐一真索性补充:“但当时皇孙病势已成,势不可挡,针灸效果并不如预期。”  “对!”张长贵如释重负:“徐院使对于针灸一道,果然经验丰富。”  徐一真却懒得听他赞扬:“谬赞了,”催问:“之后呢?”  “见针灸无用,我们只得将精力重新集中在药材上。但经过我们检查,发现药材并非假的,无论年份、产地,还是炮制手法都是上品。”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