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 178. 风云际会33 寄书信。

178. 风云际会33 寄书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荀谌整合兵马, 将剩余粮草运进了几乎变成一座空城的著县。

虽然他们一行人看着狼狈,其实物资和人手都没有损耗太多,只是被水淹了一遭, 军心低迷。

他先给袁谭报信, 告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随后以都督的身份暂代诸事, 一方面继续收拢残兵, 一方面派遣斥候前往东方探查情况,特别叮嘱他们要克制, 不能与敌军发生冲突。

将士们都很不解。昨夜不反击, 还能说是以粮草为重,如今粮草已经入库,再无后顾之忧, 他们纷纷摩拳擦掌,迫切地想报仇呢。

洗完澡、换了新衣服的荀谌又变回了之前那个翩翩世家公子, 面对急切的、甚至有些暴躁的众人, 他温和地解释“我已将情况汇报给大公子,一切由他定夺。”

攻略青徐的总指挥毕竟是袁谭, 荀谌只是来送粮食的,虽然袁绍允他“便宜行事”,但以他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 是不会贸然插手、越俎代庖的。

理由很充足, 将士们没办法, 只能憋着满腔的火气,先去处理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望着他们散去的背影,荀谌慢条斯理地抽出一张崭新的宣纸, 在案上铺平。

憋屈吗憋屈就对了,他漫不经心地想,记住这一刻的屈辱,把这股火好好地压着、好好地酝酿,等时机到了,再一股脑儿地释放出去。

荀谌给负责守卫漯阴城的审家小郎君写了一封稍作安抚的信。

得知消息的袁谭算总账时,有镇守著县的都尉为救同袍英勇牺牲在前,龟缩不出的审家小郎君高低得被判个延误军情的罪名。

换成其他人,肯定会被暴怒的袁谭当场持刀砍死,但审家小郎君命好,他投了个好胎,有个好姓氏,看在他族叔审配的面子上,袁谭是不会弄死他的。

如果可以,荀谌压根儿不想管这事,他实在是烦透了那帮斗来斗去的人。

但没办法,袁绍正处在与公孙瓒相持的关键阶段,任何微小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战局的最终走向,他是袁绍的谋士,在其位谋其政,绝不允许青州这边角之地的小小麻烦传入冀州,被进一步放大,加剧审配和袁谭之间的不合。

吕昭在济南国摆了袁谭一道的时候,身处乐安国的袁谭则开发出了新爱好给吕昭写信。

不打仗的日子虽然安宁,但很无聊。临济远远比不上软红十丈、纸醉金迷的邺城,娱乐活动匮乏,袁谭每天除了吃点好吃的,就只能靠与侍女亲近聊以慰藉。

人一旦无聊了,就忍不住搞事。

冒死度过济水探查的消息的斥候每天给袁谭汇报河对面的情况今天吕昭派了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利县,怀疑是在寻找渡河的最佳地点,密谋要偷袭我们;明天队伍在巨定湖的范围内停下了,绕着湖安营扎寨;后天敌军扛着锄头开始垦田了

“她真的在种田”袁谭握着这份由不少斥候牺牲了性命换回来的情报,嘴角直抽抽。

胳膊和脑袋上都缠着绷带的斥候认真点头,“属下亲眼所见,确实如此。”

袁谭盯着地图想了一会儿,给吕昭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她缺粮。

军队征战,比的就是后勤,袁谭的粮食可以从相邻的渤海郡和清河国运,吕昭的粮食却不能都由从北海国出。

北海国供不起。

如此一来,别管吕昭是从已有的领地筹集粮草,还是请刘备在徐州境内筹集粮草,都得千里迢迢地送去,一路上耗费无数人力物力。

吕昭再富庶,也架不住这般折腾,时间久了,她肯定撑不住,但她又不愿意退兵,那只能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了。

比如就近屯田。

青州和徐州的土地条件其实非常优渥,境内水网充沛,不愁灌溉,当初陈登负责农业,没干几年徐州就仓廪丰实、四周百姓纷纷而来了。眼下荒芜只是因为连年征战。

不能让她把这茬粮食种出来,袁谭面无表情地想,一旦她真的屯田成功,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与她之间的形势瞬间就反过来了。

曹孟德打算憋到什么时候出兵我父亲早就把粮食给他送过去了,他仍然迟迟没有动静,难道打算就此蒙混过去不成

颇为恼怒的袁谭抽出宣纸,给袁绍写了封信,信中先是对着他爹大吹特吹,什么好话都用上,吹满整整一页,直到结尾才话锋一转,图穷匕见,开始阴阳怪气地告曹操的黑状,指责他迟迟不动。

写一封也是写,写两封也是写,将送去邺城的信封口后,袁谭想了想,决定给河对岸的吕昭也送一封。

严格来说两人还不是敌人呢,只是陈兵济水对峙而已,没有正式打起来,写写信以示友好再正常不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