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状元 > 第五百零九章 清贵之职

第五百零九章 清贵之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重,而朱浩想的却是如何改变时代。 出发点不同,研究的东西自然不同。 朱浩很想从此以后再也不沾四书五经的学问,专心研究科学,但他又知道身在翰林院,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继续以书经理解来论高低,决定未来当官走向…… 算了。 你们研究你们的,我不理会便是。 杨慎走到朱浩面前,把一沓册子交给朱浩:“这些是正德五年之前,先皇在朝堂上的一些言行,有时间多看看,将重要之事整理出来,给我后我会帮你看看,朝廷马上要修撰《武宗实录》,这部分相当着紧……” 朱浩刚来,就等于被杨慎钦点为其助手。 可问题是…… 朱浩很想说,咱俩都是翰林史馆修撰,凭什么你来指挥我做事?难道就因为你比我早进翰林院? …… …… 索性没什么事。 朱浩也就拿起这些册子,随便找了张面对茶水桌的椅子坐下,将册子放上桌,低头研究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 修撰房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最先来的是正德九年探花蔡昂,以及正德十二年榜眼伦以训。 此二人都算翰林院中的“老资历”,官品却都不高,也是修撰,但二人历史上都有其官品以外的来头。 蔡昂跟吴承恩都是淮安人,蔡昂过去几年回乡养病时,跟少年吴承恩有过交集,历史上蔡昂过世后吴承恩还给他写诔词,二人交情匪浅。 朱浩很想问问,你那个小老弟现在在哪儿?不如召到京师来,我给他点差事干干,让他跟我混? 至于伦以训,则是弘治十二年状元伦文叙的儿子…… 爹是状元,儿是榜眼。 弘治十二年是唐寅科举折戟沉沙的一年,而伦文叙也早就作古,伦以训继承其父遗志,在翰林院中混了个修撰的差事…… 朱浩心想,翰林院真是个养闲人之所,干个十年八年或能混出头,充当日讲官,不像人家杨慎,即便是个修撰,现在也能充任经延讲官,若是没有左顺门那档子事,就算他爹不在朝,以后入阁也没啥问题,毕竟所有仕途上的事情都提前给他铺平了。 但再想想,杨慎毕竟正德六年就考中状元,论资历比在场这些修撰都要老。 虽然中间在朝时间不长,但人家凭本事吃饭,没必要挖苦。 …… …… 后续来的,都是庶吉士出身的修撰。 最后一人到来,在场所有人等一起起身迎接。 乃翰林院侍讲兼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弘治十八年状元出身,目前负责修撰《武宗实录》前期准备工作的顾鼎臣。 顾鼎臣在两名侍读和两名侍讲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以他在翰林院混出的地位和名望,上面极力要将他拔擢,历史上顾鼎臣曾入阁,并一路坐到了首辅的位置。 通常未来能入阁的人员,目前在翰林院中混得都不错。 当然也有“跳级怪”,比如说张璁、桂萼,再比如说…… 朱浩。 “诸位,给你们引介两位新的翰林院编修,杨维聪和费懋中……” 正说着话,外面进来两人,正是跟朱浩同科的榜眼和探花,杨维聪和费懋中二人。 作为翰林编修,工作场所并不在修撰房,而是在旁边的编修房。 翰林院是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只是因为杨维聪和费懋中是翰林院的新人,才会由顾鼎臣出来作引介,而其他人则只能等着别人慢慢认识。 杨维聪和费懋中对在场人等恭敬行礼,所有修撰也都逐一还了礼数。 翰林院中,史馆修撰和编修这两个职位人数并无定员,也是最难熬出头的,因为一旦熬出头就是顾鼎臣这样当上侍读、侍讲的大老,差不多就要入朝当礼部侍郎,甚至直接入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