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状元 > 第七百五十六章 成长

第七百五十六章 成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还真体现出孝顺的样子。 惹得张太后甚是高兴。 即便张太后手头的确不宽裕,还是让人拿了方木匣出来,里面有一些金银首饰,一并交给弟弟。 似乎就是奖励张延龄先前说的那番话。 …… …… 皇宫内的开销,的确比正德时减少许多。 一来是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对皇宫体系的盘剥,让朱四时刻记住节俭这件事……再就是张太后不是朱四的生母,就算朱四手里有钱,也不会往这个曾经算计过兴王府,甚至暗地里要他命的人手里送钱。 朱四理直气壮。 朝廷没给钱,朕拿什么给你? 张太后从朱四登基后,家底也快散干净了,弟弟来盘剥一点,内外打赏也需要银子,有时添置新衣服,都要自掏腰包……也是没办法,谁让过继子那边日子也不好过呢? 在张太后的视角,皇宫现在过苦日子,是因为杨廷和对内府的严格把控。 张太后问过管事太监,账上的确没银子,皇帝那边小日子过得也不咋地,吃穿什么的都是能省则省。 对张太后这样一个只顾着小家生活的女人来说,就这还能对你杨廷和言听计从? 先前杨廷和几次想在西北军政,及皇帝日常勤勉克己等事上,希望张太后出手相助,张太后都置之不理,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你不让我有好日子过,还想让我帮你做事,世间哪有这等好事? 反倒是过继子,把自己那不争气的二弟给培养“成材”,那哀家不支持过继子,要听你一个大臣的? 你杨廷和还真把自己当盘菜啊。 唐寅回京当侍郎这件事上,杨廷和同样找人告知张太后,让张太后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规劝皇帝儿子不要破坏朝廷规矩。 张太后即便收到杨廷和传话,也没当回事。 …… …… 正月底。 朝议又涉及唐寅回京的问题。 这次是因为西北要在开春后重修关塞,需要耗费大批钱财,因为唐寅没有监督修造城塞的经验,所以三边总督李钺上奏,请求朝廷调拨一名有工部管事经验的宣府巡抚去宣大之地,把重修加固关塞的差事给办好。 李钺的上奏是说派个宣府巡抚,但到了京城,这件事要运作起来,就要把唐寅撤换,直接以新的宣大总督来统筹负责这件事。 “……陛下,陈九畴在陕西为政多年,榆林卫周边关塞又系其亲自督造而成,应以其代唐寅,为宣府巡抚。此乃兵部及吏部商议后所做推荐……” 兵部右侍郎李昆代表兵部出面保举陈九畴。 现在唐寅的职位还没被卸下,但宣大总督之位已然成为砧板上的肉,在朝堂上讨价还价由谁来担当。 朱四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陈卿家在卸任宣大总制后,好像一直没回京吧?他现在在哪里?” 李昆道:“仍在大同。” “他为什么不走呢?” 朱四继续追问。 李昆支支吾吾不知该作何回答。 兵部尚书彭泽走列道:“回陛下,陈九畴并非卸职,而是留守大同镇待命,如今大同地方上并无巡抚,大同巡抚府衙之事,一直由其以原宣大总制身份协领。” 朱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那就是说,朕没有安排陈九畴当大同巡抚,他就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大同巡抚,赖在大同不肯走是吗?” “呃……这……” 彭泽被皇帝责问,不知该如何作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