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110章 本宫替大明向工匠道歉!

第110章 本宫替大明向工匠道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古怪喇叭龙文光昨日就见过,是一个能让人声音变得格外洪亮的“法宝”。 ‘公主拿此法宝出来,莫非是要大声训斥我等官吏?’ 龙文光心中不禁如此想。 局大使、副使则颤抖起来,以为那古怪喇叭就是公主要用来惩治他们的法宝。 军器局众工匠及小吏则是紧张害怕中带着好奇。 朱媺娖登上三尺多高的石台,环视众人,打开了扩音器。 “诸位。” 她忽然变大了许多的声音吓得那些第一次见识扩音器效果的工匠、小吏一跳。 如果不是身处军器局中,周围有不少甲士, 且朱媺娖又是个英姿飒爽的少女,并非凶神恶煞,恐怕他们都想逃跑了。 未知的,不理解的,总是令人害怕。 老王头也是如此,甚至下意识拉住了两个儿子的手,准备一起逃, 或者替儿子抗伤害。 见大家伙儿都没动,他才没动。 然而, 接下来朱媺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却更令老王头震惊。 或者说震撼。 “今日,本宫要替大明向诸位以及全国的所有工匠道歉,说一声对不起!” 洪亮清脆的话语魂绕整个大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明公主、监国朱媺娖,向数百名工匠深深鞠躬! 一时之间,在场的无论是官吏,还是将士,又或者人数最多的工匠,全都愣住了, 彷佛石化。 直至朱媺娖鞠躬三息之后,重新站直, 仍没人回过神。 朱媺娖则望着众工匠,拿着扩音器用清亮的声音继续道:“诸位的先辈,不论是出自旧元俘虏,又或者是其他与大明为敌者, 而今皆为中国之人。 自太祖驱除鞑虏,建立大明,至今有两百七十六年矣,匠户十数代皆为大明效力。 或制作军器,或营造宫城,或修桥建堤,或纺织刺绣,或制陶瓷车船···可以说,大明百工皆有工匠身影! 然大明不曾给予工匠应有地位,亦不曾称赞过工匠一句,甚至都不曾让工匠获得温饱! 可直至今日,大明山河破碎,日月飘摇之际,仍有众多工匠受征召,为大明制军器,产财富,挨饿受累,任劳任怨。 工匠如此待我大明, 若我大明连工匠的基本口粮都无法保证, 那还有何必要存在? 故本宫决定,自今日起, 本宫治下废除匠籍,工匠纳税服役与良家百姓相同。 凡官府需工匠做工,应以市价雇佣,不得强征。 有违此令者,严惩不贷!” 老王头虽然被之前公主向他们这些工匠鞠躬的行为所震惊,可耳朵却没聋,因此后面公主说的这些话他都听见了。 公主说的话都很容易懂,可正是因为这样,老王头听着听着一双老眼就湿润了。 他记得爷爷说过,他家就是元末被太祖俘虏的元朝工匠。 之后十数代人在川中一直是住坐匠,艰难繁衍。 每月皆需到军器局服役,十数代人下来,也不知为大明打造了多少刀枪、箭头与盔甲。 可即便他们做得再多,也没人能瞧得起他们,甚至没人会正眼瞧一下他们。 只有当他们制作的军器出了问题,才会被官吏找出来问罪。 这样的日子,不仅吃不饱穿不暖,心里也是苦得没法说。 唯一的希望,大概就是家里能出一个读书种子,考个秀才、举人,好改换门楣。 可惜他老王家的种打铁天赋代代都有,可读书种子却一个都没出过。 有时候老王就想,也许他老王家都是上辈子造了孽,这辈子才来受这样的苦。 他从没想过有人能体谅他们的苦,更没想过有人会记得他们为大明做的这么多贡献。 至于说出身朱明皇室、高高在上的公主,为此向他以及无数像他一样的工匠鞠躬道歉,他更是做梦都不会想到。 可今天这事却是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就发生在他眼前。 那位问一句话就能让平时主宰他们生死的大使、副使惊惧下跪的少女,是真的认为他们对大明有功,是真的体谅他们,也是真的在替大明向他们道歉! 在道歉之后,听见公主说在其治下废除匠籍,匠人将与良家百姓一样,官府再找工匠干活儿还需按市价雇佣,老王头更是怀疑他耳朵出毛病了。 或者是脑子出毛病了。 可他掐了掐耳朵、拍了拍脑袋,似乎并没有出啥子毛病。 看看周围其他工匠,也都如他一样,满脸的不可置信。 于是,他终于意识到,公主是真说了这些话! 他再也绷不住了,浑浊的泪水从老眼中汹涌而出。 不自禁地向着那个站在三尺石台上的少女扑通一声跪下,呜咽大喊:“公主~!” 老王头这一跪一喊,就好像点燃了串联的引线,让在场的其他工匠也纷纷回过神来,一个个的都情不自禁地朝三尺石台上的少女跪下,带着哭声大喊—— “公主!” “谢公主!” “多谢公主殿下!” “公主真是大好人啊,大恩大德,草民永生难忘···” 一时之间,军器局前院哭声一片。 一些工匠甚至哭着哭着就笑起来,跟疯了一样。 龙文光等官吏也回过神来,一时不知所措。 小吏还好,如龙文光等官员深知废除匠籍是一件多么大的事,影响又有多大。 可如今朱媺娖话都说出去了,他们便是想阻止都来不及。 须知,当他们承认朱媺娖受命为监国后,就是将其当做储君看待的。 君无戏言,何况当着这么多人正式、公开说出去的话,如何能收回? 因此只能不知所措的看着朱媺娖。 倒是局大使、副使松了口气。 朱媺娖发布了这道命令,倒是没有太过怪罪他们的意思了。 就在众多工匠或哭或笑地宣泄着情绪时,朱媺娖从石台上下来,到局大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