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我在三国养牲口 > 第八章 汉之字

第八章 汉之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别的时代不敢说,要说东汉,关于民间的文化水平,可真没有后世想象的那么荒凉。

所谓文盲,这东汉末年,民间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根本称不上文盲。

就像这刘氏桑村,但凡是个有户籍的村落,都会有人对孩童进行文字启蒙,而同族聚地更是如此。

只不过若无名师,这种启蒙通常都是单纯的常用文字,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是爱学不学,教完不侯。

而通常这些村人对这种启蒙其实也并不太上心。

什么遇个教识字的恨不得三跪九叩,什么见个启蒙的便想砸锅卖铁杀猪宰羊。

根本就是扯澹。

大汉没有那么落后贫瘠!

当然,这种启蒙只是传授文字,庶民村中对于着作古籍之类基本不存在教导的可能。

因为书籍珍贵,断句含湖,那些负责启蒙的人,八成也不会,或是不敢言教。

而对大部分庶民来说,能认识些常用文字也就够了。种地的,作诗咩?

大汉没人去垄断文字,只不过大家看的都很明白,想要攀升,习文只是最基础的基础。

爱学不学,从小对文字有些概念,随着年龄增长,但有接触,常用文字总会熟识,若有时机,书自可读。

前世各类影视文化作品中,大汉民间貌似各个都是文盲,那简直才是最恶劣的抹黑。

三国演义暂且不提,单论史记与三国志而言。

文臣名士依旧不说,且看那些豪莽武将。

三国群英有多少出身贫贱,别说宗族村民,曲部、逃犯、奴婢、流民、灾民、边关难民都是大把大把。

有说他们不通文采的,有说他们不擅策略的,有说他们不能书写的,至于不识字却熟读兵书的蛋咱们就不扯了。

话说,到底有几个是不识字,文盲的?

除非那些有史杀才都不是来自人间,不然这比例完全不对头吧?

丫的关羽莽的一逼,各种跑路,各种卖枣,就连他,上手就是春秋。

真当春秋是启蒙读物啊?

上手就自学五经,你这么天才,你家诸葛亮知道不?

也不想想汉人整体对蛮夷的鄙夷自傲从何而来。

“国有大儒,我不识字,你说,大儒关我何事?”

大汉,文盲率没有那么高的。不过能够行文赋词的人,到底还是需要一些出身,有足够的时间,有一些像样的先生指导。

而大汉尊师重师,这里就有点市侩了,本质人们尊重的还是名师。

啥是名师?

有学问,但更要有关系、有人脉,一个名字就有‘铺路’效果,能为学生引导攀爬途径。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三国有史之中,凡师必有出处,凡为师树敌者,师均世族!

而武者之师,哪怕是民间手艺师傅,你好歹也要将学徒养的白白胖胖,教些能够养家保命的绝活,此为传承。

一句话:不能营造人生,你名师个屁啊。

汉末虽衰,但民智未封。

真以为学俩字千难万难?

真以为认识俩字就人上人了?

真以为谁都敢称师称父?

你到底有多看不起煌煌大汉,多瞧不起汉人的学习能力,将大汉之人想的多愚昧,才能得出那些论证观点?

若是哪般,汉人与蛮夷到底有何区别?

道德人品?我去,说的好,要不是知道那些大老杀人放火抢女人的事谁都不少干,咱差点就信了。

强汉,岂能强的那么浮夸飘渺?

亦或是说,有史以来,这种浮夸,何时敢有言强之时。

自强,非点,而面。自古万国无外如是。

思绪飘忽,最终看向族老那张咬牙切齿的老脸,刘沧犹豫再三,最后琢磨了个对老头不算太刺激的说法。

“族老,你可知,那焦非白平日都在作甚?”刘沧对族老问道。

“还能作甚,抚琴描画,也不见其上集市叫卖,居然还向老夫打听绢帛,一落魄之人,忒是败家。”赌气一般,族老对刘沧说道。

言辞之中,莫名还有些自家孙辈被人哄骗的不满。刘沧琢磨,晚上带只老母鸡去孝敬下这老头吧。

“族老可知其常制简?”刘沧摇头问道。

“你当老夫这双罩子是瞎的么?你寻竹招摇,老夫岂会不知?”族老继续气道。

他知道刘沧往家里拖过竹子,村人当时只当刘沧在折腾鸡笼篱笆,族老还真没往竹简上想过。

“唉,既知有简,那焦非白平日。。。”刘沧叹气,族老表情逐渐凝固。

“你是说。。。?”族老面有心虚。

“是啊,他平日烦躁之时,通常都会默书的。”刘沧说道。

“书?”族老质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