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55. 第五十五章 p 6

55. 第五十五章 p 6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但他还是诚挚地期望,自己能被茹瑺的马车直接撞折腿。

腿折了,就不用进来了吧?

【我们着重围绕第一点讲一讲。】

大家:“?”

激烈讨论了许久的大家,纷纷抗议:

“为什么要说第一点!”

“我们不要听第一点,要听第三点!”

“没错,子孙自有子孙福,正德怎么死的,就让他自己去努力调查,努力解决好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还指望他负责其他什么事情啊?”

就算最爱子孙的朱元璋,也不想听太医的问题了。

别的不说,就说后辈你后面的哪个问题,不比太医问题严重?

老朱冷冷道:“咱回头,在《皇明祖训》里添一笔,告诉正德,叫他注意文臣太监,远离和水有关的东西,便算咱好好爱过他了!”

朱棣摇头:“人终有一死!”

此时的朱棣,反正是没有得知徐王妃要死时候的晴天霹雳和百般努力了。

“相反,我们若是能从后辈口中知道怎么解决海禁、军队和土地的问题,再把其解决办法,告诉那正德,正德以此留名青史,这生前之死,何如身后之名长存?”

然而胳膊拗不过大腿啊。

光幕不以明朝众人的意志转移,坚定往下说:

【先介绍一下明朝太医的来源,明初为两种。

一,世袭医户里挑选弟子进入太医院学习,同时进行考核。

考核古已有之,宋徽宗就曾把太学的三舍法引入医学部,分三个系,学基础课和各系专业课,每月月考,每年期末考,考点覆盖临床。

宋对医疗还是很重视的,还考虑到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规定县里每一万户要配一个医生。

元朝就更先进了,为了防止医户制度,庸医浑水摸鱼,搞出了医疗执照,要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同时为了防止代代家传,敝帚自珍,定期组织交流学习,让他们一起义诊,考评。上交诊疗记录给当地医学教授检查记录。

明朝呢,也考试,比如《明会典》弘治五年,三年一考,五年三考,过了的可以从医丁变成医士,可以行医,不过的再复读,三次不过劝退。

一、民间门举荐,像戴思恭这样的好医生就是这么来的。

洪武26年规定,举荐的也得考试,考过了才录用。如果出事了,连罪举荐官员。

后来又细分为三等,最好的去治皇帝(御药局),中等的去太医院,下等的遣返。

顺带一提,明朝的南京太医院其实是有门诊和住院部的。

很神奇吧!up都有被震惊到,有数百床位,还配有食堂,护工,杂役等待。

他们面向国子监师生,国子监大概有9000+人,咱们北大本科16372。体量还可以了。

太医院的学生常过来实习,记录的病案会交给老师批阅,配合考察评分,有点类似咱们现在的三年规培。】

老朱叹了口气,叹完就展颜了。

虽说不想听医生,但既然说都说了,还说现在的他们的医疗情况,是“神奇”且“先进”的,那他们也不是不能勉强听一听。

但都说到了这里,还说了他们的先进之处,他们也就勉勉强强听一听吧。

老朱:“看来这后辈的朝代,还是有很多东西从我们这里因循了下去嘛!”

但朱橚听得更仔细一些,他说:“这个北京大学本科是什么?和我们的国子监并列,难道就是类似于我们国子监的存在?”

朱棡:“《大学》乃是四书之一,以之为后朝国子监之名,倒是恰当。”

“嗯。”老朱,“他们的国子监有16000人吗?”

这个人数是有点多的,好似把他们的9000人给比了下去。

但做比较,不可以偏概全,得全方位来。

大家没有忘记,后朝的人口数,有14亿,是他们的23倍,而国子监的学习人数,却不到他们的2倍。

“读书是件正事!”朱元璋威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更多人能读书!”

皇子们也抖起来了。

虽然我们差距了600年,但是600年后,你们的国子监人数按照比例算,还是远远逊色于我们的,哎呀,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啦,但你们后世朝代,也可以稍稍借鉴下前人优秀的地方对不对?

“没错,”皇子们笑道,“爹您甚至在卫所都设立学校呢!这学校,越多越好,认字的人,越多越好,读了书,大家才有盼头嘛。”

老朱毛被顺好了,也露出了笑脸来:“后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