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第一七六章

第一七六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r>
听到了这里,老朱反而对这晋商什么的,没有感觉了。他很不悦的说:

这重要的是晋商吗?这重要的,还是官僚阶级,是边防将领的腐败!如果说商人已经能够影响到了官员,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说这槐宗,没能反腐成功!

他这样说罢,想了片刻,突然又说。

这算是资产阶级吗?不对。他又摇头,学习学得很认真的说, 他们工厂开的不够多,所以还是大地主。

【槐宗对驿站的改革,突出一种挪东墙补西墙,为挪钱而挪钱,全无施政纲领的茫然无措感。驿站的钱对巨大的军费开支,是九牛一毛,又因此产生了流民问题。

这位起草贪黑辛辛苦苦走上亡国之路的皇帝,他的水平,细细一看,真的很臭。都说摆宗这人贪财,槐宗的敛财水平也不逊色。

驿站裁是裁了,军饷不够怎么办?

就跟逆练马列似得,他使劲逆练考成法,不注重考成法的吏治改革,只专注里头的GDP。地方官员都奉旨捞钱了,下一级的不属于衙门管辖,下放给吏、民的驿站,捞钱名目只会更多。】

大家:啊这……

朱樉评价:“和槐宗一比,大侄儿你突然也变成了仁君,毕竟你只是在使劲节流,他是节流的同时还在其节流的地方开源。

朱棣锐评: 不能这样比,大侄儿可是有老爹给他留下的厚底子,那槐宗有吗?

【改朝换代后,顺治着手处理驿站问题,把原本的民当改为官当,并许诺以万历年间的账本为基准,不再额外加摊派。

意思是,以后地方政府管理这个驿站,钱从地方财政出。不再让驿站这个独立系统去向百姓征收“杂税”转换而来的新赋税”。

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后,确实遏制了一定的乱收费行为。

但也没啥用,首先是地方财政对驿站负责以后,不得不面临这种庞大的开销,容易造成财政紧张。

/>

好处当然是扶贫,弊端是容易算不清楚账,而且服役的可怜百姓还得千里迢迢的去很远的地方,无形之中加重了负担。

现在改为地方财政处理,好处是比较明确。缺点是,穷的地方真的hld不住。】

这么一长段,老朱和朱棣,都自动提炼出了那高亮关键词。

他们忙道:“对啊对啊,那富裕的省份本来就该帮助贫穷的省份!这不就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性吗?

朱棣狠狠点头: 没有咱们这样大公无私的中央,那偏远地区如何发展?不能让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其次是,顺治那会儿和崇祯一样,也有很多仗要打,缺很多银子,这银子就又打到了驿传系统上。

最后就变成了,乱“加派”行为得到了合法化,成为了国家要求的“赋税”。

所以,清初的驿传改革,并不是什么一扫过往积弊的超强良政。

而是顺治他比槐宗强点,领会到一条鞭法的思路,并基于这个思路,进行的调整,减少了很多中间繁杂的步骤后,完成了自嘉靖以来的驿役折银改革。】

老朱: ?

老朱骂道:“这话说得真怪,倒像是那顺治才是一条鞭的正统继承人,不要靠近咱的好孙!”解缙突然感慨: “若是那顺治一开始打出减赋的口号,想必天下苦于槐宗的百姓的心,恐怕一下子就要被收拢过去了吧。

杨士奇叹气: “只要一开始的口号说得好,百姓是察觉不到后面又加了多少负担的。”

老朱点头: 嗯,等察觉到,就要起义了。

【讲完了驿站、税课司等杂职官员。我们把目光转向阴阳生、医学生。

洪武31年6月16日,朱允炆下令革除天下“阴阳学、医学衙门”,理由是群臣议论,认为既然已经有阴阳户、医户的存在,可以根据户口寻找专业人才,就没有必要额外设置这种吃干饭的部门。

这个阴阳学、医学衙门是蒙古人创立的。最初成吉思汗想要寻找特殊人才,就搞了个“诸色户计。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这个数学爱好者,很看重阴阳学的教育以及人才挖掘,于是要求它和医学、儒学一样,在地方开办学校,培养、管理人才。每

年向朝廷输送固定人数的人。

也就意味着,其实阴阳学、医学衙门不仅仅承担着管理天底下所有会天文、会医学的功能,它也负责“教育”。

甚至, “教育”色彩在最开始是重于“管理”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深知数学的重要性了,因此他们被提醒了。

这阴阳学,是不是也应该改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