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 > 第50章 视频片段 冶金

第50章 视频片段 冶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匈奴西域;战争,看似是冷兵器时代;互相斗殴,实则却是一方在抢先完成了技术革命后;降维打击——如果匈奴也有史书;话,他们应该能在记载中惊讶;发现汉兴七十余年以来汉人战力近乎于恐怖;变化。就技术而论,高皇帝时汉军;一只脚还留在战国那粗制滥造;铁器时代,至武皇帝时天翻地覆,汉军已经是用新式武器武装到牙齿,足可以纵横整个亚欧大陆;强兵了。

——某种意义上,你都不得不赞叹武皇帝;好运。华夏数千年以来,有多少皇帝能侥幸遇到这技术革命、材料更新;宝贵当口呢?所谓技术改变一切,那真正是顺成人逆成仙,随风一步便可登青天,千载万载也难逢;良机。

当然,技术革命;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武器。以迄今为止发掘出;遗址来看,自武皇帝以后,大汉朝廷在各处都开设了规模极为庞大;冶铁场地。按《史记》记载,武帝曾在全国各处设置四十九处铁官,负责锻造与买卖铁器。

这些铁官;规模无从知晓,但数字上显然是大大低估了。太史公大约只看过官方;数据,而忽视了大汉官吏在炼铁上强得可怕;执行力。以数十年发掘出;遗址来看,仅黄河以北,成规模;大型冶铁场便有一百五六十所之多,大半是武皇帝时期;造物;而冶铁场;选地,同样颇为微妙——武帝时;冶铁场,除云集于长安首都之外,多半都分布在邯郸、舞阳、莱芜、鞍山。

——咦,这些名字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不错,武皇帝;高炉选址多半都落在了河北。而河北——河北,数千年后;河北,依然是号称一地;钢产量能媲美世界之半;钢铁之都。河北;邯郸、舞阳,山东;莱芜,东北;鞍山两千年前是震动世界;钢铁枢纽,两千年后还是震动世界;钢铁枢纽。

甚至来说,这种选址离谱到了什么程度呢?——但凡二十世纪以来修建;巨型炼钢厂,你往它方圆数十里挖一挖,多半都能找到汉代;高炉遗址。

——武帝严选了属于是。

从各种意义上看,人类还真是没什么新意;动物啊。】

汲黯微微有些愣住了。他倒不仅仅惊异于天幕只言片语中所泄漏;“铁官”;骇人数量(四十九处已经匪夷所思,但以天幕;语气来看,显然还要翻上一番),更惊异于那延续两千年;炼铁业,乃至于精准得不可思议;选址——如果阔别两千年之久;人都能在炼铁;地址上达成这样默契;共识,那是不是,是不是炼铁这样“鄙陋”;小技中,也是隐含着某种“道”;?

汉代士人鄙夷工匠,倒不仅仅因为“劳力者治于人”;观念,更在于某种意识形态上;轻慢——工匠;本业做得再好,终究是依赖于本能于经验,而难以总结为普适;理论,不能推而广之;仅仅局限于一人;“经验”,固然可以磨砺出能工巧匠,但又如何能教化百姓,治理朝政呢?让天下人都来与你做学徒练手艺么?经验是短暂而鄙陋;,唯有经传中精微高妙;理论,才是永世不朽、可以流传千古;。

但如果——如果“经验”也能流传数千年之久,这经验之中,是否也有同样不朽;理论呢?

汲公博学广闻,仅仅聆听着天幕;只言片语,便不自觉;思索起了极为幽深高妙;玄理。

皇帝则是满脑子;建功立业,为所谓“武帝严选”自鸣得意了片刻之后,立即开始琢磨起了最实际;内容——如天幕所说,邯郸、舞阳、莱芜等地被两千年来历代人物公认,想必是极好;冶铁场地。至于鞍山——鞍山倒不知何地,但听“东北”二字,莫不成与卫满朝鲜有关?

皇帝自觉逻辑准确无误,暗自点头欣赏自己;机敏,在心中为所谓“朝鲜屠为九郡”;计划又加重了一笔。

【虽然冶金史;学者曾为此自嘲,什么“开铁厂最好带考古队”、“你还能有老祖宗聪明”云云,但武帝时;选址,显然绝非“聪明”二字可以解释。那时绝没有物候地理水文等等;知识,铁官们能选得这样若合符节,背后必然是大量艰苦;尝试,也必曾犯下不可胜计;错误;而这种耗费巨大;尝试背后,没有国家力量;坚决支持,是绝无可能;。

当然,这种支持换来了极为丰厚;回报。冶铁技术;进步绝不止在于武器,毕竟武器也消耗不了各地冶铁所;惊人产量——即使以下限估算,汉朝时建造;那些高达三米;高炉,一日也可以出铁一吨有余。

如此庞大;产铁量迅速自军队溢出,几乎立刻波及到了国家最重要;农业生产领域。自西汉中期以后,关中农民;耕作中便普遍出现了铁器;影子。原本笨拙、脆弱;青铜农具被更换为了远为强韧、牢靠;铁制器械,效率与耕作;质量立刻大为提升。武帝时,赵过费尽心血所开发出;“二牛三犁”;耦犁之法,正仰仗于锋锐;铁犁——考虑到中世纪时欧洲人还要依赖六七头牛同时拉犁耕地,这人力畜力;节省可想而知。

战国末年,诸子对农业;估计是“中农食七人”,一个中等;农民耕作;粮食可以供养七人;而到西汉中期,这一数字翻了两倍不止。考虑到这种惊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