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嫂子家炸了!
回到家后的沈临风把煤气灶和厨具复原之后,又给煲了个汤。 然后坐在桌前开始清点一天的收入。 一堆零零散散的毛票和硬币,这就是今天的所有利润了。 一共是五块七毛二分钱。 这还刨除了买肉和买佐料的钱,真正的纯利润。 今天经过实践证明,出摊是一条可行性的发展之路。 这可比上班打工挣钱多太多了。 虽说出摊是一条活路,但在沈临风的未来计划里,并非长久之计。 终究只是“小钱”而已。 天不亮出摊,天黑收摊,这种生活,一个月两个月倒还行,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 他可是要挣大钱的人。 眼下是1986年,正值计划经济退出,市场经济的萌芽期。 随着国门打开的时间延长和舶来物的冲击,国内的市场将会遭受极大地冲击,在中西经济的碰撞之下,将会涌现出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 人们会对海外的洋玩意儿充斥着新鲜感。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度发达的西方世界经济体和高科技产物将会对国人的观念造成重大影响。 科技时代向往感与落后贫瘠现实感的心理落差,会让很多人对国外产生向往之心。 “一定要出国”! “出国淘金热”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最早时期的“慕洋犬”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诞生的。 “国外的月亮是圆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国内曾经拍过一部电影,专门反映了这种留洋淘金群体——《京城人在纽约》。 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远渡重洋来到梦寐以求的大洋彼岸,本以为来到了遍地是黄金的土地,结果却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从“贫穷落后国家”远道而来的务工人员,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都遭受着本地人的歧视和排挤,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行业,苟延残喘的活着…… 即便生活的非常辛苦,可心中的高傲和自尊心却不容许他们回国——哪怕留在国外捡垃圾吃,那也挣的是美金,宁可流浪街头,也绝不妥协回国。 “毕竟是国外”! 这种人活的卑微,但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心。 我们通常管这种人叫——穷装蒜。 沈临风当然不会傻到成为这种群体中的一员。 他是第二类人——站在国内的风口上迎接时代的浪潮! 改革开放前十年,最值钱的是什么呢? 不是人才,不是科技,而是——信息差! 正如前苏联解体时,许多嗅觉敏锐的人包火车皮往俄国送生活用品来换取飞机坦克大炮,运回国内的道理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期,同样是这批人,嗅到了新鲜舶来物一定会在市场大行其道的味道,于是,“倒爷儿”就出现了。 低端的倒爷儿只会大包小包的偷渡海关,高端的倒爷会把代工厂开到国内。 而沈临风看不上这种,他要做的是高端的——直接拷贝国外现成的模式拿到国内,抢占市场! 汉堡披萨就是他的一个小实验,通过实验得知,现在的国人确确实实对国外的商品存在极其浓厚的好奇感,愿意去付费尝试。 只要自己下手快,就能提前挣到这波“热钱”。 无论是干什么,第一桶金很重要,有了钱,才能钱生钱! 这辈子,老子死活也得让老婆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雄心计划是有了,可是,老婆孩子哪去了呢? 沈临风看了眼墙上的钟表时间,已经下午五点半了,夕阳西落,落日的余晖在彩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 “饭点儿都到了,怎么,不回家,还打算留这儿吃饭不成?” “哎哎哎,说什么呢!小菀是我妹妹,我是她亲哥,你是她嫂子,妹子在哥家里吃顿饭怎么了?小菀,今天就别走了,就搁这儿吃!” “成啊,让你妹子在家里吃,我跟儿子饿着就是了,反正,我们娘俩的命也不值钱,饿一顿饿不死。” “嘿!我说你这臭娘们儿,今天是非要跟我抬杠是不是?信不信,老子收拾你!” “……” 坐在客厅里的林菀听着哥嫂因为自己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心里尴尬极了。 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