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周土地公 > 第398章 一天五万字的狠人

第398章 一天五万字的狠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

杨国国君的尸体已经凉透了,但是生前排空了肠胃中的食物残渣,又吃了大量皮革、丝绸和香料,意外的达到了尸身防腐。

钩澜宫阴气森森,再加上某些奇特的力量,杨国国君除了气色不太好,其他都挺好。

尸体不腐,名声却烂透了。

姜国对于攻击杨国,那叫一个积极。

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变着花样宣传《疯狂老杨君》。

就算不能通读全文,至少也得学几个成语,否则出门都没法跟人打招呼。

胡说八道茶馆也开始播讲该内容,听众老爷可以直接说成语点播。

老杨君的收听一度超越姜十三。

姜国民众喜欢听老杨君,因为姜十三太熟悉了,都会背了。

学知识拿户籍的外国人喜欢听姜十三,因为老杨君太熟悉了,天天做噩梦。

两边喜好不同,彼此意见都很大。

没辙,胡七、胡八只能分开说书,只有说相声的时候再合起来。

同时,两只狐狸开始琢磨收徒弟的事情。

光靠自己兄弟俩,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而且这仅仅是姜国一城之地,周围还有四镇,七十二村,马上杨国那边也得开展新业务了。

团队得扩大扩大才行,不然跟不上需求。

孔黑子也感慨道:团队得扩大点了。

抄书抄的太慢了!

之前《论语》无人问津,连《大侠姜十三》都比不过。

但是《马政》之后,各国或多或少都认识到《论语》的价值。

贵族中酒囊饭袋居多没错,但也有那么几个聪明的好苗子。

比如旁支、庶出、家生子、奴仆等,但凡有点聪慧的,大家族都不吝资源的培养他们。

而这些人成长起来后,都会是家族的基石、中坚。

种种原因之下,《论语》销售量大涨。

周围好几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官员、贵族、大家族等都派遣人员在姜国常驻,每天没事就围着书摊转悠,一旦有更新,立刻购买,飞速送回国。

有些财力雄厚的,直接先付定金,预定更新。

来姜国的行商们也喜欢购买书籍带回去。

越是远道而来的商人,越喜欢纸书。

因为竹简太贵重了,只有贵族们才能承受得起,小有资产的富裕家庭或许能买得起一卷两卷,但是比起“学富五车”的总需求量,差的太远了。

纸书虽然昂贵,但比起竹简,简直太便宜了。

最主要的,旅途枯燥,正好可以买书解闷,到了目的地,还能转手卖掉。

二手书非但不会亏本,还能大赚。

如此算下来,白嫖一本书不说,还能大赚。

比起那些大件、笨重,价值不高的商品,小巧轻便的书籍简直是最好的商品。

当书纯粹是读书人消遣的玩物、收藏品时,它注定是小众的,也注定会成为上层垄断知识的工具。

中下层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读到这些书,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书的存在。

也许一场盗窃、一场火灾,就会导致这些孤本书籍消失。

又或者书的主人心血来潮在上面盖个章,或者涂抹,书就会变成残卷。

很多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桥段,武功秘籍看一半,没了。

就问你难受不。

但是,书籍作为一种商品,被人们争相追捧,随着商人的脚步抵达千里之外时,它的生命力就会变得顽强起来。

想要彻底抹除一本书,其难度也无法估量。

孔黑子很惧怕大黄描述的“焚书”,所以,所以他废寝忘食,尽可能多的写书,增加书籍的数量。

同时借助天下诸国的手,让书流传出去、流通开来。

可是,单凭他们十几人的力量,实在太慢了。

一人一天最多也就写五万字,想要抄写一本书,得十天半个月。

但是外面订购书籍的人多不胜数,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刚开始无米下锅,愁得长吁短叹。

现在看着满桌的钱币,孔黑子心都在滴血。

“先生,各国订阅的书籍太多了。不光是今后的更新,还有之前的内容,各国都在订阅。”

“先生,不光是各国官方,民间也有许多人订阅书籍。”

“有几个商人想大批量购买书籍。”

“他们说,可以加钱。”

孔黑子无奈的捏了捏手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