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零八章 省钱省的“尽善尽美

第二百零八章 省钱省的“尽善尽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抄录的学生都很年轻,脸上充满稚气。副祭酒跟在季札身边介绍:这些都是列国来的学生,他们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来书殿抄录书籍,一方面通过抄录,熟记书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挣点小钱。维持求学费用nbsp;nbsp;我赵城学宫物价很贵,在这里生活也不容易啊。
季札不敢评价,他顺着长条桌走到略略声传来的地方,这堆人是书殿当中最奇怪的,他们手里拿着是钢针,那种书写不是在纸上,也不是在竹简上,而是在一块薄如蝉翼的蜡纸上剪录,那块蜡纸底下垫着钢板。不时的有刻录的人出惋惜的叫声,低声自语:坏了,又把蜡纸戈穿了
副祭酒上前解释:这是一种印刷术,学宫里求购比较多的书籍,我们会组织人手玄录蜡纸,而后用油墨印刷,印刷好的书再分给想要购买的学生
季札好奇的问:这种蜡纸一次能印多少本书
副祭酒叹了口气:用这种蜡纸印刷,需要蘸上油墨,反复刷录蜡纸。每刷录一次都要磨损蜡纸,所以一份蜡纸只能印刷一百多页了,接着就报废了。
而刻录蜡纸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笔迹重了就要划穿蜡纸,轻了则印不出字迹来。我们现在大约每天能刻录一张蜡纸,每张蜡纸上刻录大约一千字左右。另外,油印的时候也要极其小心,一旦操作失误,这张纸就报废了,不是将纸印糊了。就是字迹不清晰
季札在短时丹里受的冲击实在太多了,他已经无法评价副祭酒的话。在他看来,这种印刷术已经接近鬼斧神工的程度了,但副祭酒的口气里却充满遗憾:已经很不错了,一片竹简上刻录二十个字左右,一卷竹简二十四片,大约五百字,两捆竹简上的字,也就一张薄薄的蜡纸全部记录下来。而在竹简上刻字。一捆竹简至少需要玄录一个月。
之前,竹简的打磨抛光很费工夫,在竹简上玄录字的时候,一笔一戈写错了,整篇竹简都要报废。
,nbsp;nbsp;万
二十四片竹简金部刻满字后。又要在竹简旁边打插,而后用牛皮绳栓起来,打捆的时候万一出现失误。整篇竹简又要重新写,,你用一天时间刻录一张蜡纸,眨眼之间就能出一百余份复制品,这样的效率,如果用竹简记录,恐怕一年都无法完成,你还有什么可说的,一年的工夫。你一天就完成了,这样你还嫌效率不高吗。
副祭酒随口回答:听家主说。这种印刷术并不完美,或许还能想出更好的印刷方法,比如在硬木上刻版,板上刻上反的字,一块木板能印数万份,,只是在木头上复版也很麻烦,我们正在摸索
季札随手拿起一张印刷出来的书稿。书稿散着油墨香味,只是这份书稿的方式有点怪异,季札按照以往的习惯读了几句,现句子文理很不同。没等他询问,副祭酒赶紧解释:蜡纸刻录出来的字。很不方便,比如蜡纸很薄,写字的时候手腕在蜡纸上磨来磨去,会把蜡纸磨破,所以我们只能从左向右刻录,这样,写过字的地方,手腕就不再去摩擦,以保证蜡纸的完整。
另外,蜡纸不像竹简,以往竹简上刻字,一片竹简一句话,读起来很方便,而在蜡纸上玄录书籍,没有竹简的效果,人们无法进行断句,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家主明了断句的标志,他把这称作标点符号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断句,这样。学生只要识字,无需通过口传心授就能进行,方便了很多啊。
季札想了想,又问:这样印出的书籍,恐怕很贵吧
副祭酒回答:没错,是很贵。一册书籍相当于中等人家三个月的日常花费
稍停,副祭酒又补充:不过。我赵氏领地内,赵氏本族的人每年享受家主的补贴,家主自己掏钱给他们分课本,到让他们学习的费用降低了许多。
副祭酒每次谈到学院的祭酒的时候。总是口称家主这倒提醒了季札一眼前这座学宫是赵氏家学,只不过对外开放了而已。
赵氏今后必然能昌盛啊。季札感慨:赵氏培养自己的百姓,如此不遗余力,等过几年,赵氏人人都读书了,赵氏想不昌盛都难啊。
请跟我上三楼,副祭酒向前引路:人人都读书一nbsp;nbsp;真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可惜现在还做不到。如令人人不富裕,家里供养一个孩子十多年,这孩子不下地劳动,专门进行读书,恐怕一般的家不起。更何况。即使书本免费。笔墨纸砚终究还是耍化巩的,所以读书依旧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
如今我赵氏只有勋贵子弟才送孩子来读书,但他们也不见得情愿,只是因为家主有命令,强制勋贵子弟送孩子读书,否则,他们将失去勋贵身份的继承权
三楼是藏,巨大的木架上堆满了竹简,木架很高大,从地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木架旁边很多人像蜂巢里的蜜蜂一样忙碌,他们扛着木梯。在书架旁边来回穿梭,刚才季札在一楼见到的几名借书处的人员,正指挥这些人查找书籍。
所谓汗牛充栋,就是这个意思吧季札感慨:拉竹简的牛累的浑身冒汗。竹简堆满了房屋,以至于堆到了天花板,大概说的就是赵氏书殿里的藏书吧
季札不打算走了,他要在赵城学宫多多停留几天,以便阅览这里的书籍一这时代没有电视电话,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