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废侯 > 第148章 多方势力博弈的战场

第148章 多方势力博弈的战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跪在大厅当中的窦仪虽然累得有些气喘吁吁,但是见诸多盟友挺身而出,心里乐开了花,腰背挺得更直了。

半月之前,宰相赵府送来拜帖,自己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事。

他赵普一家跟慕容家的仇隙朝野尽知,无非是想拉自己做大旗,纠结一帮人出来给慕容家找难堪的。

虽然他儿子赵福算是投在自己门下,但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这等小人度量和幼稚伎俩,自己根本不屑一顾,反而更加鄙视赵普的心胸了。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一封密信,他原本不会改变作壁上观的主意。

七日前,有人夜闯窦府。

幸亏自己府上安保措施得当,养了足够多的家奴和护院,再加上自己的家将众多,才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窦府喧哗半夜,连对方的毛都没摸到一根,也找不到任何踪迹,只是窦仪的书房桌上,多了一封不具名的信。

窦仪觉得此事不简单,连忙拆信,挑灯夜读,看毕之后,就再也没有休息,一直在书房披衣坐到了天亮。

这封信落款只写了“门生”二字,但是内容却是成功打动了窦仪的心。

信中,来人详细分析了一番宋朝建立的来龙去脉,目前朝野的形势和宋朝未来的走向,又站在窦氏一族的角度去剖析未来发展,让窦仪很是信服。

目前正是宋朝初立之时,君主对大臣和世家的倚仗甚大,自己当然可以得到大量的权势和利益。

但是随着疆域的扩大,君主的权力和威望将日益增加,对自己这帮人的依赖也将大大减少。

多出来的领土也要有人去治理,为了制衡世家在朝野中的影响力,精明如赵匡胤肯定会大兴科举,提拔寒门士子入朝为官,稀释世家手中的权柄,相应的也会影响自己即得的利益。

而这些寒门士子被官家提拔于微末,肯定会对皇室忠心耿耿,难以收买,这必定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未来窦氏的话语权。

随着不断的开疆拓土,军方的权柄也将随之增大,文官的权益也会被日益压缩,话语权将无限往军方倾斜。

其实目前,朝野之上已经隐隐有这种趋势了,要不然石守信这等匹夫怎么有底气敢拖住早朝,御前撒泼?

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除了名声威望,对钱财等其他个人利益都已经看得很淡了,但是窦氏的利益却是作为家主和族长必须关心的第一要务。

不趁现在多争取一些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将来如何能有与官家进退博弈的空间?

信上最打动自己的就是这句话!

窦仪越来越坚信,这就是自己门生写来的劝谏信,也是一纸盟书,目的就是要让自己作为号召人物,将一众世家文官团结起来,为自己一方势力和子孙后代争取更大的权势。

只有紧紧握在手中的权势,才是一切利益的来源。

次日窦仪便给一众德高望重的名门世家、文官领袖们送去了亲笔书信,言明了其中利害,得到响应者甚多。

众位大佬一致决定,以慕容家的血统为由头,通过中止本次皇家赐典,来显示文官集团的地位,争夺更多话语权。

赵匡胤一见今天的架势,瞬间就明白了这一层意思。

原本自己大张旗鼓地为慕容承风操办冠礼,就是有着多重考量。

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慕容氏乃至鲜卑一族的忠心,这是自己西北边境稳定和基础,也是未来统一全境的先决条件。

其次,提高武将地位,更要向武将们传递一个信号,自己可不是一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君王。杯酒释兵权是大宋建立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而且之后又启用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也足以证明自己只是收回权力保住皇位而已,并非是要卸磨杀驴。

再者,明年南征在即,他更要向世人和他国民众展示自己的恩威。连一个鲜卑异族,自己都可以赐予汉家最高的礼仪大典,更何况原本就是汉民的他国百姓?这也是他提升帝王声威的一招伏笔。

他深知,唐末之乱除了统治者的腐朽之外,军方割据拥兵自重也是原因之一,而五代的更替,背后却总有世族作祟的影子。

他不想重蹈任何一个覆辙。

相对于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又攀枝错节的世家贵族,起于微末、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武将们更好控制一些。

所以,他一直在刻意提高军方的地位,变相地打压文官集团。

军方这群刀头舔血的将军们更深知自己的利益根本在哪里,所以跟紧赵匡胤使他们唯一的出路。

今日文官们的当众发难是赵匡胤和军方都始料未及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