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会不可避免再次想起刺杀当日的博浪沙。

光天化日之下,突然冒出的仙迹着实不符合常理。由彼及此,赢政有特殊观相术也实属正常?

张良脑子有点乱,他无法不多想,他亲历了奇异现场。此时,更是宛如被猛禽盯上的野兔,深知今日怕是凶多吉少。

很快就有侍卫来到了,将张良“请”到招贤馆的后院喝杯水。

清静小院,鸟语花香。

室内,一条木案,两张席垫,侍卫立于后侧。

赢政先行坐下,不急不缓地说,“你也别站着了。”

张良身体僵硬,慢一拍在木案另一侧坐下。

他保持着不能更标准的正襟危坐姿势,一时间却不敢直视对面的人。

曾经,他从不畏惧始皇帝。敢于散尽家财,抱着死也无妨的想法,千里迢迢去搞刺杀。

如今,相对而坐。

明明对方没有喊打喊杀,那些侍卫的佩剑也都在剑鞘之中,但莫名的惶恐涌上心头。

张良清楚自己是后悔了。

不是因为逃亡被抓会命不久矣,而是发现此生走到尽头时一事无成。

他承认了大秦统一六国的合理性,承认了赢政有着远超韩王的能力,就是否定了过去自己的理想与坚持。

人生目标出了错,刺杀变得非常可笑。

大罪已犯,他才发现比起让赢政死,更希望是能参与到建设伟大的王朝之中。

气氛异常古怪。一条木案,划出两个世界。

赢政神色平静,还有几分闲适听窗外鸟鸣。张良目光越垂越低,强忍着不让沮丧情绪外泄。

沉默弥漫了许久,久到让一个人觉得窒息。

赢政忽然开口:"听说过赵高吗?他曾经犯下死罪,朕特赦于他活命且继续做中书令。谋逆是死罪,但非绝无一线生机。大秦广纳各方贤能,若有匡扶天下的不世之才,又能大彻大悟地忠于大秦,朕未尝不可法外容情。”

张良倏然抬头,此言仿如仙音,甚至比博浪沙当日听到的仙谕更加震慑人心。

此刻再看赢政,其形貌不怒自威,目光深不可测。韩

国王族与之相比,就是萤火与太阳争辉。

其实,赢政对待六国遗民足够宽容了。

公诸天下的文书所言是真,始皇帝没有没收六国贵族的所有家财,希望是六国归心共建大秦。偏偏,叛乱之人以此做了祸乱天下的本钱。

赢政:"当下只余一问。张良,你可有让朕法外开恩的本领?"

没有本事的话,也不必刀下留人,就是这么现实。

张良下意识地摸向袖子,其中藏着他写的帛书。

自从刺杀失败开始大逃亡,他在途中断断续写下了一卷治国策。

说官吏架构,说军功利弊,说开疆拓土与休养生息的同时进展,也说不可再分封六国旧人。

祖上五代为相,他自幼耳濡目染习得一二,但也知未曾躬体力行,见识终是不足。

此卷帛书为谁而作?又希望谁能批判地接纳它?

其实,有的答案早在心底。

故而在前途迷茫时就落笔成书,而且还一直随身携带着,亦是明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鄙人偶有所得,愿请陛下一观。”

张良没将帛书直接放于木案上,而是侧身抬手,向侍卫方向呈递出去。

荆轲刺秦,图穷匕见,此事传遍天下。

张良作为同样有刺杀前科的罪犯,在细节之处谨慎行事,主动请侍卫检查帛书没有暗藏危险。

赢政瞧着这一幕,满意之余却不会多给几分信任。

可信与否要时间去验证。在获知赵高与李斯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之后,他不会疑神疑鬼,但能给出的信任越发少了。

接过侍卫递来的帛书,翻阅起来。

表面不动声色,心中暗道不错,张良是有些谋略在脑子里的。不愧在咕咕的叙述中有谋圣之称,这人不是浪得虚名。

待赢政看完此卷文字,不见喜怒地抬头。

“朕惜才,但你要记住了,机会只有一次。几年前,朕特赦赵高免于死罪,他却不知珍惜地欺君罔上,落得挫骨扬灰的下场。前车之鉴,愿君牢记。今日起,你先随蒙毅做事。”

r />

他向赢政深深一拜,“今日之后,鄙人必以国士报秦。”

赢政微微颔首。启用张良除了看重他的才华,亦有另一层深意。

大秦并非严酷治国,真心归秦者,旧罪可免。待改良的律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