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中祖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王楷所言益国豪强,正是其母族翁氏。 翁氏居于同寿光县靠近之吕乡,其祖上曾做过东平国相,今有子弟于郡县为官,比如王楷之三舅父翁锐,而今正担任益国功曹掾。 不同于翁氏,现今于郡县权力之稳固,王楷所在益国王氏,虽自王莽篡汉时期,即遣于益国扎根,成为地方豪强,但几十年来,早有破落之象。 其叔父王杰,这两年来,担任海曲县丞。乡地不稳后,王氏嫡系索性舍弃大部家业,南行徐州,以做安定。只留下一些旁支,继续住在老家。 鸡子不防于一个篮子,传承百年之世家大族,更知此道理。 事不宜迟,刘祈得王楷建言罢,他一面让李展,带着王楷两名识路之扈从,另有三位本部部从,骑马继续往前巡视,不断打探寿光城情况,向之汇报。 一面同王楷一道,亲往先行拜见翁氏。 另派两人,手持他印书,按流程向郡府通告,请求援助。 以时下,其手中无人,加上内心,实也对这群受蛊惑而受尽苦难之乱民,有少许恻隐之心。 故此,刘祈并无同数千包围县城之众,直接相抗之打算。 但同时,州郡平乱大军,迟迟未至。以县治寿光城,若是大部叛民坚持,断不可能长久这般围困。四五日守卫尚可,时间一久,若是再生变端,于他处事,大为不利。 行有一个时辰,感受着空气中,炙热之夏风,关于如何解决寿光城危困,刘祈在离开钜定湖外侧时,内心已有定计。 以这次往翁氏,并陆续拜见寿光乡地豪族,若能得豪族一些人手允诺,于他计谋实现,大有益处。 此事自不会瞒着王楷,毕竟需要王楷帮之多也! 而王楷本有心同刘祈交好,即闻计策后,迅速应下,丝毫不担心“卖舅”。 日中,以刘祈为首,一行人十多人,到达吕乡集市时,能看到本当繁忙的集市,门可罗雀。 家家户户,紧闭大门。 除了旱情缘故,更有这段时间内,民变影响。 于王楷引路下,刘祈未有停留,直往翁氏坞堡而去。 翁氏坞堡内,从两年前太平道动乱后,就已经储备了大量粮食,每逢郡县有风吹草动,翁氏族人拖家带口,即会迁于内,以避祸事,此亦为青州许多大户之常态。 临近后,刘祈昂首看去,发现翁氏坞堡,建立于悬崖一侧,另一侧,是沟壑相连,易守难攻。 其中只要有数百人守卫,就是十几倍敌人来犯,亦不惧也! 发现刘祈等人靠近,坞堡大门处的守卫,迅速警戒起来,将手中明晃晃之弩箭扬起,于烈日下,非常刺眼。 王楷与刘祈知会了一声,骑马上前,停留于几十丈外,高声道:“我乃伏平乡王楷,特来拜会舅翁!” 为了方便门楼上的人辨认,王楷早就斗笠取下。 他倒也不忧心门楼上之护从认不出,于之年幼时,便时常于翁氏生活,翁氏族人,亦或是仆从,多与之面熟。 大约过了二十息时间,门楼上晃动出了几道身影。 刘祈视线不错,依稀看得出为首者,乃是一富态男子。 正见之俯视外面,望向王楷后,高声道:“可是子正吾儿!” 王楷闻声,忙与马上,面朝门楼一礼,喜道:“正是楷也!楷向大人问好!” 知道翁氏坞堡严格,严禁外人入内,王楷随之补充道:“好叫大人知道,于我身后,乃是新到任之寿光令刘君。 刘君前番受东海郡江府君举为孝廉,又为名士陈琳夸赞,还同原我青州州府胡使君相交莫逆,其亦是大汉宗室之后……” 王楷即得晓刘祈身份,他故意这般道出,刘祈背后关系,也是为接下来向舅家寻求帮助,打下基础。 左右与刘祈初见面,刘祈于之印象不错,若能助之,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果然,一听刘祈之身份背景,门楼之上,迅速小声议论。 还是方才那出声之人,其抱拳道:“原来是刘县君当面,我等于刘县君闻名久也! 只是族内规定……” 刘祈此时已经下马上千,向门楼上回礼道:“想必阁下即为子正所言之翁公,请翁公放行,晚辈今日来此,诚有事关翁氏安危之事相商。 此行我与子正踏入即可,扈从便留于外面!” 刘祈如此识趣,翁尚也不愿得罪,爽朗一笑道:“善!来人,再为刘县君随行众人,送去吃食!” 待踏入坞堡后,翁尚亲来迎接。 其人年有五旬,体格宽大,精神抖擞,留有长髯,一双眼睛甚为深邃。 于刘祈之名,作为临近泰山郡临近之益国人,加上翁氏与琅琊、泰山郡,甚至远到东海郡,皆有贸易来往,故翁家人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刘祈”之名。 外甥王楷告之,翁尚愿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冒充,毕竟岁春时,以刘祈之部,斩杀大道昌豨之事,通过商贾之口,传入益国时,其人尚为昌虑长。但转念一想,其人既然为郡中推举为孝廉,这次往来寿光,只怕是履新。 亲眼看过后,虽说刘祈面容因行途晒黑,可一身气质,难以遮掩,翁尚暗道:好一个青年俊杰! 入内后,翁尚邀请刘祈于庭舍相坐。 只是寒暄一刻钟时间,刘祈便直接开口说道了其间情况。 如他与王楷,于途中所商议,一是借粮,二是他打算借人! 以请翁氏调动,借粮是打算解得寿光城危局后,维持民心稳定。 人手不够,借人则是为了解决危机。 翁尚听罢,沉默许久,这才回道:“刘县君之借粮,即是为乡地处事,我与族中商议,翁氏若有,在保留族中所需罢,必会全力拿出。 至于人手,这两年来,不少族人南下避祸,男丁日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